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logo 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精神科
当前位置:首页 >> 疾病科普 >> 焦虑症

4类常用抗焦虑药+3大用药原则+6个注意事项,帮你正确用药远离焦虑困扰

焦虑障碍在生活中十分常见,药物治疗是重要手段之一。但不少患者因用药方式不当,不仅影响治疗效果,还可能引发身体不适。今天就为大家梳理 4 类常用抗焦虑药的特点、关键用药原则以及注意事项,助力大家规范用药,平稳应对焦虑。

一、4 类常用抗焦虑药,特点各有侧重,对症选择更有效

1. 帕罗西汀

属于选择性 5 -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(SSRI),对 5 - 羟色胺再摄取的抑制作用较强,适用范围较广,可用于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、惊恐障碍、强迫障碍等多种焦虑相关疾病,既能有效缓解焦虑症状,还能帮助预防病情复发。

2. 艾司西酞普兰

同样属于 SSRI 类药物,其靶点选择性更高,抗焦虑和抗抑郁效果明确,且产生的副作用相对较少。尤其适合老年焦虑患者,或使用其他 SSRI 类药物后出现过度激活(如烦躁、兴奋)、镇静(如嗜睡、乏力)等不适的患者。需要注意的是,该药不适用于 18 岁以下人群。

3. 文拉法辛

归类为 5 - 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(SNRI),抗焦虑与抗抑郁效果较好,副作用表现温和,对身体的刺激相对较小。适合老年焦虑患者,以及对其他 SSRI 类药物不耐受(如服药后出现严重恶心、头晕)的患者,同样不适用于 18 岁以下人群。

4. 度洛西汀

也是 SNRI 类药物,具有双受体作用机制,抗焦虑和抗抑郁效果显著。尤其适合伴有躯体化症状(如莫名的头痛、胸闷、肢体酸痛等身体不适)或慢性疼痛的焦虑患者,能在缓解焦虑的同时,改善躯体不适症状。

二、3 大用药原则,牢牢遵守才能保障药效

01 基础原则:多维度结合,全周期覆盖

治疗需遵循 “综合治疗、全病程治疗、个体化治疗” 三大核心。综合治疗即药物治疗结合心理干预(如认知行为疗法)、生活调整(如规律作息、适度运动);全病程治疗要覆盖从症状控制、病情稳定到预防复发的整个过程;个体化治疗则需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、身体耐受度、年龄等因素,制定专属用药方案。

02 滴定给药:从小剂量开始,逐步找到 “最佳剂量”

在患者身体能够耐受的前提下,医生会从较小剂量开始给药,之后根据患者的服药反应(如症状缓解情况、是否出现副作用)逐步调整剂量,最终找到既能有效控制焦虑症状,又能最大程度避免不良反应的 “最佳剂量”。切忌初始就使用大剂量,以免加重身体负担。

03 维持给药:症状改善后,坚持服药防复发

当焦虑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后,不能立即停药,需继续使用之前的有效剂量维持治疗 12 个月以上。这一步是巩固疗效的关键,能有效降低病情复发的风险,避免症状反复。

三、6 个用药注意事项,务必牢记于心

1. 药物起效慢,耐心等待是关键

大部分抗焦虑药需要近 2 周时间才会初步显现效果,切勿因短期内感觉 “没效果” 而焦虑,更不要自行加药或换药。

2. 初期出现不适,多为正常反应

服药初期,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倦怠、恶心、头晕,甚至短暂的焦虑加重等情况,这些多是药物起效过程中的正常反应,通常会随着用药时间延长逐渐缓解,不要因此盲目停药。

3. 2-4 周达稳定疗效,规律服药别中断

药物初步起效后,并非立即达到最佳效果,通常还需 2-4 周时间,药效才能逐渐稳定。在此期间,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规律服药,避免漏服、断服。

4. 症状消失后仍需维持,不可自行停药

即使焦虑症状完全消失,也不代表可以随意停药。需继续完成维持治疗(多数情况下需 3 个月以上,具体时长遵医嘱),否则容易导致病情反弹。

5. 减药要缓慢,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

若病情稳定后需要减药,务必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,不可突然停药或快速减药。突然调整剂量可能引发撤药反应,如心慌、失眠、情绪波动等,甚至导致症状复发。

6. 定期复查 + 规避风险,保障用药安全

要严格按照医嘱定期复查,让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身体指标(如肝肾功能),便于调整治疗方案;服药期间禁止饮酒,酒精可能加重药物副作用,影响治疗效果;同时避免从事驾车、操作精密仪器等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活动,以防药物可能带来的嗜睡、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引发危险。

最后提醒

抗焦虑药的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,服药期间若出现任何不适,应及时与医生沟通,由医生评估后调整治疗方案,切勿自行换药、减药或停药。

如果担心药物副作用,也可主动与医生沟通,评估是否适合中西医结合治疗。在专业指导下,中西医结合或许能在缓解副作用的同时增强疗效,帮助你更平稳地摆脱焦虑困扰。

重要提示:本文分享的抗焦虑药相关科普知识仅供参考,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,切勿盲目自行用药!如身体出现焦虑相关不适,请及时就医,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