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logo 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精神科
当前位置:首页 >> 疾病科普 >> 抑郁症

从医30年:抑郁从不是突然来的!4个深层原因,藏在你的身体和生活里

从医三十多年,我见过太多被抑郁困扰的人,他们常常疑惑 “我明明没经历大事,怎么就抑郁了?” 其实,抑郁从来不会无缘无故出现,它更像一颗 “定时炸弹”—— 是多个因素长期积累、相互作用,最终才被点燃。今天,我就结合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,跟大家深入聊聊抑郁的 4 个深层原因,帮你看清抑郁背后的 “隐形推手”,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抑郁症!

01、肝郁气滞:憋出来的情绪 “毒素”

中医里常说 “肝主疏泄”,你可以把肝脏想象成身体里的 “情绪调节器”—— 它能疏导我们的心情,让气血像河流一样顺畅运行。可生活里,谁没遇到过委屈、压力?有人习惯把情绪压在心里,明明生气却忍着,明明焦虑却硬扛,找不到出口释放。时间一长,“情绪垃圾” 越堆越多,肝气就像被堵住的河流,慢慢郁结起来,形成 “肝郁”。

肝郁久了,身体和情绪都会 “报警”:情绪上,会变得低落寡欢,一点小事就容易发火,晚上还总失眠多梦;身体上,可能会觉得胸闷得慌,两侧肋骨隐隐作痛。尤其是女性,肝气郁结还可能影响内分泌,导致月经不准时、痛经加重。

现代医学也印证了这一点:长期的精神压力和负面情绪,会打乱大脑中血清素、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平衡,这些物质就像 “情绪信使”,一旦失衡,抑郁情绪自然会找上门。

02、脾虚湿困:吃出来的情绪 “隐患”

中医讲 “脾主思”,过度琢磨事情、爱钻牛角尖,很容易伤了脾胃。可脾胃是身体的 “营养加工厂”,一旦它变虚弱,吃进去的食物没法好好消化吸收,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能量,人就容易没精神,还会陷入 “越累越想不开,越想不开越伤脾胃” 的恶性循环。

更常见的问题是不良饮食习惯:三餐不规律、夏天离不开冰饮、平时总爱吃甜食和油炸食品…… 这些都会让脾胃功能慢慢下降,就像 “加工厂” 出了故障,湿气没法正常排出,在体内越积越多,形成 “湿郁”。

有湿郁的人,情绪低落时往往带着 “沉重感”:觉得身体像灌了铅,脑袋昏昏沉沉,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,连说话都没力气。这其实是脾胃虚弱、湿气缠身,拖垮了你的情绪状态。

03、心肾不交:熬出来的情绪 “失衡”

中医里,心和肾是一对 “黄金搭档”——“心主神明” 管情绪,“肾主志” 管精神,两者相互配合、相互滋养,人才能精神饱满、情绪稳定,这就是 “心肾相交”。可现在很多人熬夜晚睡成了习惯,有人是加班工作,有人是刷手机停不下来,长期熬夜就像在 “透支” 肾精。

肾精被过度消耗,就会导致 “肾水不足”,而心火却越来越旺,就像 “水少了,火灭不掉”,心肾之间的平衡被打破。这时人会明显感觉:失眠越来越严重,哪怕睡着也容易醒;情绪波动特别大,一点小事就焦虑;记忆力也变差了,刚说的事转身就忘。

现代医学也发现,睡眠不足会影响大脑中血清素的合成 —— 这种神经递质直接关系到情绪调节,长期缺觉,情绪的 “稳定器” 就会失灵。所以我常跟患者说,最晚 11 点前睡觉不是 “矫情”,是在守护你情绪的稳定。平时可以吃点黑芝麻、核桃、莲子,或者睡前练 10 分钟深呼吸、冥想,帮心肾恢复平衡,让情绪慢慢稳下来。

04、痰湿蒙窍:“堵” 出来的情绪 “发霉”

你可能没听过:身体 “堵” 住了,情绪也会跟着 “发霉”。这里的 “堵”,指的就是中医里的 “痰湿”。

长期吃甜腻食物、喝冷饮,又很少运动,身体代谢就会变慢,痰湿就像一层厚厚的雾气,慢慢堆积在体内。它会阻碍气血运行,让大脑得不到充足的滋养,人就会觉得头脑昏沉、思维迟钝,情绪也跟着低落 —— 就像头上戴了一顶湿漉漉的帽子,又沉又闷,怎么都提不起劲。

从现代医学角度看,痰湿体质往往伴随着代谢紊乱,而代谢问题会间接影响神经系统功能,让情绪调节能力下降。所以想要改善这种情况,关键是 “清痰湿、通气血”:平时少吃甜腻、生冷的食物,每周抽 3-4 天运动半小时,让身体出出汗,帮痰湿排出去。中医常用温胆汤化痰湿,但更重要的是养成好的生活习惯,别让身体一直 “泡” 在湿气里。

最后想跟大家说:抑郁不是 “矫情”,也不是 “想不开”,它可能是身体发出的 “求救信号”—— 或许是肝气郁结了,或许是脾胃虚弱了,或许是长期熬夜、饮食不当伤了身体。如果您正在被抑郁、焦虑、失眠、精分、双相、强迫等精神心理疾病问题困扰,又不知如何处理,不妨留下您的联系方式,我们会提供免费咨询,24 小时内联系您详细沟通,帮您找到走出困境的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