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logo 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精神科

双相情感障碍的四类常用药:科学用药指南

双相情感障碍如同情绪的 “过山车”,在躁狂与抑郁间剧烈起伏。治疗这一疾病,需综合运用情绪稳定剂、抗精神病药物、安眠药和抗焦虑药物。不过,因患者个体差异,用药方案也各有不同。今天,就为大家详细解析临床治疗双相障碍的四类核心药物!

一、情绪稳定剂:守护情绪的 “定海神针”

情绪稳定剂是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基石,它能精准调节神经递质平衡,像为剧烈波动的情绪装上 “缓冲器”,有效减少躁狂与抑郁的极端发作。常见的代表药物有碳酸锂、丙戊酸钠、卡马西平和拉莫三嗪等,它们各自发挥着独特作用。

碳酸锂堪称经典 “情绪调节大师”,通过抑制多巴胺过度释放,既能压制躁狂期的冲动与亢奋,又能在抑郁期提供防护。但它有个 “小脾气”,疗效与血药浓度紧密相关,因此患者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,确保在安全有效的治疗范围内用药。

丙戊酸钠与卡马西平本是抗癫痫领域的 “老将”,跨界到双相情感障碍治疗后,在急性躁狂发作时迅速成为 “急先锋”。尤其是面对混合发作中躁狂与抑郁交织的复杂情况,它们能凭借丰富的 “作战经验”,精准出击,稳定病情。

拉莫三嗪作为后起之秀,凭借温和的抑郁预防特性崭露头角。它就像一位贴心的 “健康管家”,特别适合对传统药物耐受性差的患者,在恢复期提供长效守护,助力患者平稳过渡。

二、抗精神病药物:快速控制躁狂的 “利刃”

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在急性躁狂发作的紧急时刻,能迅速发挥关键作用。喹硫平、利培酮、奥氮平和氯氮平等都是其中的代表药物。它们不仅能快速压制躁狂症状,研究表明,在急性期过后,还能增强情绪稳定剂的治疗效果。

喹硫平和奥氮平如同 “多面手”,通过多靶点作用机制,在躁狂发作时及时 “灭火”。进入维持期后,它们与情绪稳定剂相互配合,形成双重保护屏障,巩固治疗成果。

利培酮和氯氮平则是应对难治性病例的 “秘密武器”,但使用时需格外谨慎。它们可能引发代谢综合征等潜在风险,因此在用药过程中,需严格监测患者身体状况,平衡疗效与风险。

三、安眠药:调节睡眠的 “夜间卫士”

睡眠问题是困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常见难题,而睡眠紊乱又会进一步加重情绪波动。这时,佐匹克隆、唑吡坦等安眠药就成为短期改善睡眠的 “好帮手”。

这些短效助眠剂如同 “夜间情绪重置键”,能快速调整患者睡眠模式,打破 “失眠 - 情绪波动” 的恶性循环。不过,它们也有潜在风险,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药物依赖。因此,建议患者在使用安眠药的同时,配合认知行为疗法,从根本上建立健康的睡眠节律。

四、抗焦虑药物:缓解焦虑的 “心灵抚慰剂”

焦虑情绪常与双相情感障碍如影随形,丁螺环酮、坦度螺酮和劳拉西泮等抗焦虑药物,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症状,减少因焦虑引发的情绪波动。

丁螺环酮和坦度螺酮作为 5-HT1A 受体激动剂,以温和的方式缓解躯体性焦虑。与传统苯二氮䓬类药物不同,它们不会损害患者认知功能,让患者在缓解焦虑的同时,保持清晰的思维。

劳拉西泮则是应对急性焦虑发作的 “急救药”,它起效迅速,能快速阻断焦虑情绪蔓延。但为避免产生依赖等不良反应,必须严格遵循短期、按需使用的原则。

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是一场需要耐心与科学的 “持久战”。每一类药物都有其独特价值,合理搭配、精准用药是康复的关键。后续我会持续为大家科普精神疾病相关知识,助力患者及家属做到早发现、早治疗、早康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