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logo 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精神科
当前位置:首页 >> 疾病科普 >> 焦虑症

抗焦虑抑郁药全攻略:6 大类常用药物的区别与安全用药指南

焦虑和抑郁问题在临床中十分常见,药物治疗是重要的干预手段之一。但面对种类繁多的药物,很多人会有疑问:这些药有什么区别?该怎么用才安全有效?今天就为大家梳理 6 大类常用抗焦虑抑郁药物的核心信息,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些药物。

一、SSRIs:一线用药,适用广泛

这类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一线药物,包括氟西汀、帕罗西汀、舍曲林、氟伏沙明、西酞普兰、艾司西酞普兰等,在治疗焦虑抑郁相关疾病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。

适用情况

不仅能治疗轻至中度抑郁症,对广泛性焦虑症、惊恐障碍、社交焦虑障碍、强迫症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都有显著作用。

注意要点

● 不能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(MAOIs)、氯米帕明、色氨酸联用,否则可能引发危险的 5-HT 综合征;

● 初期可能出现恶心、头痛、失眠等不适,通常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会逐渐缓解;

● 部分人可能出现性功能影响,出现这种情况需及时与医生沟通;

● 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、孕妇哺乳期女性需谨慎使用,用药期间要密切监测肝功能和精神状态。

二、SNRIs:起效较快,双向调节

文拉法辛、度洛西汀是这类药物的代表,它们同时作用于 5-HT 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,起效相对较快,能在较短时间内发挥一定的治疗效果。

适用情况

抗抑郁和抗焦虑效果均较明显,适合那些需要较快改善症状的患者。

注意要点

● 严重肝肾疾病、高血压、癫痫患者需慎用;

● 禁与 MAOIs 及其他 5-HT 激活药联用,避免引发 5 - 羟色胺综合征;

● 常见恶心、口干、头晕、出汗等不良反应,多数患者在用药适应后这些症状会减轻。

三、NaSSAs:兼顾睡眠,副作用少

以米氮平为代表的这类药物,在改善患者情绪的同时,对睡眠和食欲也有积极影响,能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身体状态。

适用情况

尤其适合伴有明显焦虑、失眠、激越的患者,而且对性功能影响较小,能减少患者因药物带来的额外困扰。

注意要点

● 常见镇静、倦睡、食欲增加等反应,建议在晚上服用,以减少对白天生活的影响;

● 严重心肝肾疾病、白细胞偏低者慎用;

● 不建议与酒精、苯二氮䓬类药物联用,同样禁与 MAOIs 等药物合用。

四、传统抗抑郁药(TCAs 等):需警惕副作用

包括阿米替林、氯米帕明等三环类药物,以及四环类的马普替林。这类药物曾是治疗焦虑抑郁的经典用药,目前因副作用相对较多,更多作为二线选择。

适用情况

在一些特定情况下,当一线药物效果不佳时,可作为替代选择,但需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使用。

注意要点

● 不良反应较明显,可能出现过度镇静、体位性低血压、口干、便秘等;

● 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患者需格外谨慎,因为这类药物可能影响心率和传导;

● 需从小剂量开始使用,密切监测患者的耐受性,根据情况逐渐调整剂量。

五、苯二氮䓬类:短期用,快控症

这类药物以快速缓解焦虑著称,如地西泮、劳拉西泮等,能在短时间内减轻患者的焦虑症状。

适用情况

适合短期用于急性焦虑发作、惊恐发作,快速控制严重焦虑症状,为后续的治疗争取时间。

注意要点

● 可能引起镇静、肌肉松弛,过量服用会影响平衡能力,因此在用药期间需避免驾驶等危险活动;

● 容易产生耐受性,不宜长期单一使用,尤其是短效制剂;

● 必须严格遵医嘱使用,避免产生药物依赖。

六、5-HT1A 受体部分激动剂:慢性焦虑适用

丁螺环酮、坦度螺酮是主要代表,其安全性较好,适合长期使用。

适用情况

适合慢性焦虑的长期调理,且无明显依赖性,能帮助患者稳定病情。

注意要点

● 起效相对较慢,需要患者耐心坚持用药,不能因为短期内看不到效果而自行停药;

● 不良反应轻微,常见头晕、乏力等,通常不会影响日常活动。

用药通用原则

从小剂量开始,逐步调整至合适剂量,避免突然加量,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;

初期(1-2 周)重点关注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是否适应,4-6 周左右评估药物疗效,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;

尽量单一用药,并且要足剂量、足疗程使用,不随意自行停药,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导致病情反复;

减药和停药需缓慢进行,过程中若症状反复,要及时咨询医生调整方案;

特殊人群(老人、青少年、孕妇等)用药需更谨慎,密切监测用药后的反应,确保用药安全。

药物治疗只是焦虑抑郁干预的一部分,结合心理调节、生活方式调整等综合措施,治疗效果会更理想。

如果正在使用这类药物,或有相关困扰,建议与医生充分沟通,制定个体化方案,才能更好地保障治疗安全和效果。

注意:本文分享的相关科普知识仅供参考,切勿盲目自行用药!如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,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!
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