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绪不适非“心病”,疏肝调气血+中西结合助康复
在日常门诊中,许多看似复杂的情绪问题,并非单纯 “心理病”。从中医视角看,它们多是肝气郁结、气血失调的外在表现。此时仅靠药物压制症状远远不够,需从根源入手疏肝解郁、畅通气血,身体与情绪才能逐步恢复健康。
01 玫瑰佛手茶:温和调情绪的 “天然方”
我常对患者说,调理情绪未必全靠药物,生活中不少天然食材性质温和,调理功效独特,玫瑰佛手茶便是其一。(注:此方仅适用于日常辅助调理,具体治疗需辨证开方。)
● 玫瑰花:疏肝解郁,帮人化解心中闷气;
● 佛手:理气化痰,针对 “胸口堵气” 的憋闷感,助气息顺畅;
● 陈皮:健脾和胃,缓解情绪差时的胃胀、食欲不振,帮脾胃 “顺气”;
● 红枣:养血安神,减轻焦虑引发的心悸、失眠,安抚心神。
02 治郁不 “压”,重在 “通” 气血
面对抑郁焦虑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吃镇静药快速平静,但中医思路不同 —— 不压制情绪,而重疏通气血。
中医认为,脏腑相互关联,肝主疏泄、调畅气机:肝气舒畅,脾胃才能正常运化;气血充足且通畅,心神自然安定。
临床开方时,我常以柴胡疏肝散加减,但核心始终是 “调肝、健脾、养心”:肝气舒展则气机畅通,脾胃正常则能供能,心神安定则情绪平稳。
03 中西结合,破解抑郁焦虑难题
前几个月,一位患者进门就落泪,诉称两年工作压力大,夜不能寐、白天心慌手抖、胃胀难食,西医诊断 “焦虑症”,服用舍曲林后症状未改善,还添头晕恶心,只好停药。
我为她辨证:舌边红、苔薄白、嘴唇暗,脉象弦细数,属典型肝郁;问诊得知她常叹气、胸胁胀痛、月经量少色暗,综合判断为 “肝郁气滞兼血瘀”—— 长期压力致肝气不舒、气血不畅成瘀,进而影响脾胃功能,引发消化问题。
针对她的情况,我制定中西医结合方案:
● 中医:开疏肝活血方(柴胡、香附疏肝理气,丹参、川芎活血化瘀,加焦三仙开胃消食),配合每周一次针灸疏通经络、调和气血;
● 西医:建议在医生指导下,短期小剂量用劳拉西泮快速缓解焦虑,为中医调理争取时间。
一个月后复诊,患者心慌减轻,能睡 5-6 小时;继续治疗三个月,胃胀消失、食欲恢复,情绪平稳,可积极面对生活工作。
其实,抑郁焦虑非一日形成,调理也需循序渐进。西药能快速压制症状,中医则擅长 “治本”—— 通过调理脏腑、疏通气血解决病因。中西医结合可兼顾两者优势,既快速缓解不适,又从根源改善身体,为康复保驾护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