抑郁症治疗别陷入 “单靠西药” 误区!中西医结合才是稳妥之道
不少人认为,抑郁症只要用氟西汀、舍曲林等西药把低落情绪、失眠等症状压制住,就算实现了有效控制。可临床接触发现,许多患者服用西药半年甚至更久后,恶心、食欲不振、体重骤增、嗜睡、记忆力减退等副作用接踵而至。更令人焦虑的是,一旦尝试减药,之前的抑郁症状便会卷土重来,陷入 “服药缓解、减药复发” 的恶性循环。
事实上,中医早已对这类病症有深刻认知,将抑郁症归为 “郁证” 范畴。《景岳全书》中明确指出:“郁证非单一情志所伤,总由气血不畅、脏腑失调所致”。这意味着,抑郁症的调理不能只停留在 “压制症状” 层面,关键在于从根源上实现 “解郁安神”。
“解郁”,即清除体内瘀滞的气血与痰湿,打通全身气血运行的通道,让身体气机恢复顺畅;“安神”,则聚焦于心、肝、脾三脏的调理 —— 肝主疏泄,肝的功能正常,情绪才能自然疏解、不被郁结;脾主运化,脾的运化功能良好,气血生成才有充足源头;心主神志,心得到气血的充分滋养,神志才能安稳平和。
我的门诊中就有这样一个典型案例。一位 28 岁的教师,确诊抑郁症一年多,起初只是劳累后出现情绪低落,后来逐渐发展为不愿去学校、吃不下饭,甚至经常整夜失眠,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和生活。面诊时观察到,她舌面有瘀斑、舌苔薄腻,脉象弦涩,结合症状辨证为 “肝郁血瘀、心神失养”。
针对她的体质与病情,我开出了以香附、当归、白芍、茯苓、白术、炙远志、夜交藤、川芎、炙甘草等药材为主的方剂。这里必须提醒:每个人的体质、病因、病情严重程度都存在差异,中药治疗需严格辨证论治,绝不能盲目套用他人药方。
二诊时,患者反馈情绪明显好转,能正常进食,每晚可入睡 4 个多小时,舌面瘀斑也有所变浅。根据恢复情况,我在原方中减去了川芎,加入党参以补气健脾,进一步巩固调理效果。
三诊时,患者已能重返学校上课,失眠问题基本缓解,与同事也能正常交流沟通,脉象也逐渐趋于平缓。此时,我们开始指导她逐步减少西药用量。坚持调理数月后,她的抑郁症状未再反复,工作和生活完全恢复了正常状态。
其实,治疗抑郁症不必将西药与中医药对立起来,二者结合才能发挥更优效果。在抑郁症急性期,西药可以快速稳住患者状态,帮助其恢复基本的进食、睡眠功能,为后续调理打下基础;同时配合中药调理,从疏肝气、健脾胃、养心神等方面逐步梳理脏腑功能,既能降低症状复发的风险,又能减轻长期服用西药带来的身体负担,让恢复过程更平稳、状态改善更扎实。
中医治疗精神疾病的一大优势在于 “整体观”,不仅注重药物对精神症状的直接调控,更将肝、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状态纳入整体考量。治疗时,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,针对性选用枸杞、山药等具有保肝作用的中药,或熟地、肉苁蓉等补肾药材配伍成方;必要时还会结合药膳等食疗方法,循序渐进地改善机体整体状态。
这种调理方式,一方面能提升患者对精神类药物的耐受性,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;另一方面可通过调节气血阴阳平衡,从根源上促进精神症状的缓解。中西医结合、双管齐下,能更全面地保障精神疾病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。
杜万君主任有话说:
如果您或您的家人、朋友正遭受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双相障碍、精神分裂、失眠等精神疾病的困扰,或是在用药方面存在疑问,欢迎留下您的联系方式,我们的专业团队将在 24 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,为您提供详细的咨询与指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