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绪的钟摆:揭秘双相情感障碍
比抑郁症更棘手的 “情绪过山车”—— 双相情感障碍,你了解多少?或许很多人对这个名词感到陌生,但作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,它值得我们深入认识,以此减少偏见,更好地理解患者群体。
一、“冰火两重天” 的双相障碍
双相情感障碍的核心特征是情绪的极端波动,主要表现为两种截然相反的状态:
☑️ 躁狂或轻躁狂发作:患者会出现情绪高涨、精力异常充沛的状态,思维跳跃迅速,行为上容易冲动,甚至做出冒险举动。
☑️ 抑郁发作:与躁狂状态相反,此时患者情绪低落,对事物丧失兴趣,精力匮乏,严重时会产生自我否定心理,甚至出现自杀倾向。
这种情绪如同 “钟摆” 般剧烈摇摆的疾病,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“双相情感障碍”,既往也称作躁狂抑郁症。患者的躁狂与抑郁症状会交替出现,有时还会同时存在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这类患者产生自杀念头的可能性较高,且具有很强的隐蔽性,不易被家人和朋友察觉。
双相情感障碍需要长期关注,从首次发病到确诊,平均需要 10 年时间。它具有易复发、致残、致死的特点,同时存在低诊断率和低治疗率的问题。在中国,50% 的患者发病 5 年内未接受治疗,36% 的患者发病 10 年内仍未得到治疗。因此,早发现、早治疗至关重要!
此外,双相障碍在青少年群体中较为常见,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并不低于抑郁症。调查显示,双相障碍的时点患病率为 1%—4%,终生患病率更高。发病高峰年龄多在 15-19 岁,25%-50% 的患者有过自杀行为,近 20% 的患者自杀死亡,其自杀率在精神疾病中位居首位。
二、双相障碍为何易被误诊?
双相障碍患者很容易被误诊。很多时候,他们表现出抑郁症状,若被当作抑郁症治疗,病情可能会加重,因为抗抑郁药物可能诱发躁狂发作。
那么,如何区分轻度躁狂发作与性格问题呢?
双相障碍患者处于轻度躁狂状态时,会在数天内持续心情愉悦、精力旺盛、自我感觉良好,但也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、过度消费、社交频繁、性欲亢进等表现,还容易发脾气,行为自负莽撞。这些轻度躁狂的表现常常被忽视,导致患者在抑郁发作时被误诊为抑郁症。
据统计,全国约三分之一的双相障碍患者在初次诊断时被当作抑郁症治疗,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。
三、双相障碍治疗的 “三大原则”
【治疗 “三大原则”】
● 综合原则:采用多重治疗手段,包括精神药物治疗、物理治疗、心理治疗和危机干预等,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措施,提高治疗效果,改善患者的依从性。
● 长期原则:患者需遵从医嘱进行长期治疗,以实现与疾病共存,提高生活质量。
● 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原则:鼓励家人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,帮助患者提高治疗依从性,监督用药,从而减少疾病复发。